最近开始读的两本书

最近开始读2本书:
1.上星期在当当买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2.去年在当当买的:《谈美》

《创意市集》

不记得是2005年还是2006年看过《创意市集》的第一本,前些日子在当当网看到出第二本了就把两本都当了过来。

“第一本里,作者王怡颖(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视觉传播系硕士,noodoll品牌设计师,freelance graphic designer,目前居住于伦敦。)寻访了十六位风格殊异但同样年轻热血的自由工作者,他们有的投身服饰配件的设计制作,有的扛起照相机卖起个性摄影,也有人自制玩偶丰富人们的生活,还有的自己网印图书……
第二本是第一本的延续。转型中的Spitalfield's Market吸引了更多自由设计创业者,这次,王怡颖再次访问了13位新生艺术家/设计师,为我们带来伦敦市集的新气息,带来更多的发现和惊喜。”——此段文字根据内容介绍添加修改。

当当购买地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 继续阅读

上周买的书

上周末买的书:《RUSH!短片》和《1626》。

感觉现在的传统媒体越来越注重商品的附加值了,而商品本身却没什么价值。《RUSH!短片》的小册子还不错,纸张和版式设计都很好,值得一看,里面的内容也还不错。但是《RUSH!短片》本身具有价值的应该是那张收录了小册子里介绍的十多个短片的DVD,可是打开DVD后很失望,就是在网上抓的十几个视频然后刻录成光碟,视频清晰度就别说了!——买的时候还以为是高清晰版本的呢,郁闷~~

《1626》是第一次买,也是第一次看。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好像有几个地区不同的版本,随书附送的贴纸倒还是不错:)

重读《设计中的设计》摘记

刚买回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时候在地铁里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没有体会到有价值的东西,这几天又重新读了一遍,做摘记如下:

  • 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是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够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的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
  • 电脑不是道具而是素材。
  •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 我的专业是信息传达,但我觉得信息传达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是要慢慢地渗透到五官中去。在人们还没注意到其存在时,成熟、隐秘、精密、有力的传达已经悄然完成了。
  • 所谓设计,就是将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解释。
  • 仅仅是主张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是无法与世界共存的。在今后的世界中,关注全局、抑制利己主义的理性精神将会取代小众文化优先的价值观。
  •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 一味顺应时势的设计,或许能够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取得显赫的成功。但它越是受人瞩目,就越是偏离设计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