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决定权交给设计师吗

首先让我们看看Nick Myers的这段文字:(原文 英文原文

想像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参与了一个新产品的设计,并提交了一系列的视觉设计方案。在评审会上,每个人的眼光都转向坐在房间另一头的某位领导,“我不喜欢橙色。”这位领导突然抬起头来说,于是整个评审会突然就乱了章法,过了一会儿,你痛苦地发现大家正在热烈讨论的,居然是“界面中的方块太死板了,能不能用圆形代替?”这类本不应该讨论的问题。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个视觉设计师,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痛苦经历。但是为什么一群看起来头脑清楚的成年人总是无法在视觉评审会上保持同样的理性呢?答案很简单,由于缺乏对视觉方案产生的前因后果的了解,大部分与会者只能凭着自己的主观直觉而不是客观分析来评估它们。

为什么这个过程中存在这样的主观性呢?视觉传达,是一门很微妙的语言,甚至超过了文字语言。即使在最简单的应用中也存在着语气和风格的丰富变化。就像有句话说的,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而这正是问题的起源。千言万语──尤其当它们都是不对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一场灾难。

视觉设计过程基本上由一系列决定构成,这些决定最后产生了一个策略,然后再由此定义出一个视觉系统,这个视觉系统通过提升细节和清晰的程度来最大化地满足这个策略。依赖主观判断来做出这些设计决定是灾难性的,同时也会导致这个被团队集体通过的设计方案难以得到用户的认同。

我想说,做设计也有好些日子了,我也有这种痛苦的经历。 继续阅读

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分页?

互联网上的资源多不胜数,无论我们搜索资料还是查阅新闻,或者是在网上淘物等等,肯定没少见分页!
分页模式和表现方法也是各有千秋。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图片:
A.我爱设计网

1.当前页的标示不统一,标示形式比较奇怪。
在第一页的时候看不出当前页是第几页,而且标示形式是在页码前加了一个“>”,感觉怪怪的。
2.当前页的按钮呈可点击状态。
既然在当前页,我们还需要一个按钮点击到当前页吗?
3.没有判断当前页是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同样,他们都处于可点击状态。

B.蓝色理想
继续阅读

PC or Mac-读白鸦日志之后

今天读到白鸦的 《将有更多人从pc切换到mac 一文,有点感想。
白鸦在设计界的知名度想必大家都知道,自从我看到这个名字后也经常会到他的Blog阅读文章,他推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有很多文章写的非常的精辟。

不过在《将有更多人从pc切换到mac》这一篇日志里的看法我个人不太认同。
看官先不要扔砖头,虽然我现在在公司和家里都是用的PC,但是在2000年到2003年之间我一直用Mac,所以我也算是Mac的用户吧。
我喜欢apple的设计,但现在说的是使用PC或者Mac的问题。

对于Mac,我在使用一天之后,就已经完全没有了部分用户所说的相对于Windows的不习惯的问题。
而且对于Mac的卸载软件我当初觉得很诧异,简直太棒了,那是因为它没有Windows注册表的观念。
还有就是很多日常操作的用户体验做得很好,让人觉得方便化、合理化。
继续阅读

重读《设计中的设计》摘记

刚买回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时候在地铁里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没有体会到有价值的东西,这几天又重新读了一遍,做摘记如下:

  • 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是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够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的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
  • 电脑不是道具而是素材。
  •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 我的专业是信息传达,但我觉得信息传达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是要慢慢地渗透到五官中去。在人们还没注意到其存在时,成熟、隐秘、精密、有力的传达已经悄然完成了。
  • 所谓设计,就是将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解释。
  • 仅仅是主张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是无法与世界共存的。在今后的世界中,关注全局、抑制利己主义的理性精神将会取代小众文化优先的价值观。
  •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 一味顺应时势的设计,或许能够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取得显赫的成功。但它越是受人瞩目,就越是偏离设计的本质。

站在设计的大门之外看设计

最近两年因为爱好和工作的关系,从网络、电视等媒体还有生活当中接触了很多国内的设计作品,从而知道了这个时代有一个很时尚和让人很自豪的名称:“自由设计师”。他们的作品都有一个大的共同点,就是画面丰富,元素多样。这,在当下叫做“视觉艺术”,而且是时尚另类的“新视觉艺术”。

可是,怎样的人能够被称为设计师呢?是会几个设计软件,能够模仿着东拼西凑出一件作品的设计者吗?怎样的视觉才能称为艺术呢?是我们在这当中看到的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同心圆还是在每件作品中傲然滋长且蔓延在每一个角落的奇异植物?或者是用人物照片加上一堆植物、动物、建筑物所组成的画面?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网络使我们的信息沟通变得便捷,我们可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读到另一个角落的信息。可我们需要的是那些大同小异的设计么?那些同心圆、各式各样的植物、图腾式的元素已经在设计中无所不在了,它们肆意的蔓延开来,以致这个世界好像除了这些就是这些。所以,所谓的“设计师”也在整个世界蔓延开来……

诚然,做为设计人,也许我们应该更自信一点,但并不是仅仅给自己冠个“设计师”的名号而已,那样叫做自大。我们需要更多的东西,好让自己离设计师的称谓再近一些。

会几个设计软件,能够模仿着东拼西凑出一件作品的人并不是设计师,所以请不要断然称自己为设计师吧!也许你和我一样,其实是一直站在设计的大门之外而已,离设计师的称谓还有好远好远的一段距离呢……